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
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简介
项 目 背 景:
为加快我国工程技术领域职称改革步伐,弥补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需要,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由人事部等18家部委联合成立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由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担任组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任副组长。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研究我国工程师制度框架设计,提出工程师制度改革方案,承办工程师制度改革的有关事宜,指导组织和开展对外交流等工作。作为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国际交流重点工作之一,经外交部、人事部同意,以中国科协为组长单位,参加2007国国际工程大会(IEM2007)。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国际工程界非常欢迎中国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的体系,中国加入该体系已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应在稳步推行中国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开展与国际工程界的交流,有计划、有选择地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中国科协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民间团体,作为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国际交流工作的牵头单位,符合各协议组织关于成员须为独立的非政府和专业性社团的要求,代表中国加入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各协议组织。
证书的权威性:
1、法律支撑:我们国家正在起草和修订《关于制定我国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加入专业资格国际互认体系有关法律的议案》
2、是国家工程师职称改革试点项目,取得了中国科协正式批准的“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工程师认证资格”系列项目
3、是国内电子信息行业专业技术资格的权威认证
4、认证是对行业人才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鉴定
5、认证是面向非国有制企业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格认证
6、认证是中国加入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的组成部分。
7、 认证过程权威,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做一个结论
8、 是国家工程师技术资格认证的发展方向
9、 在国务院证书清理整顿文件中明确规定:未来只保留2个方向:一个是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一个是有资格进入职称改革的行业协会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10、所有认证程序符合国际惯例,不是考试和评选的结果,是专家对申请人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的结果
11、填补高等院校数字艺术设计领域认证的空白
12、专业范围广、生源基数大
认证范围: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一些国家发起并开始构筑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其内容涉及到工程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标准、机构的认证,以及学历、工程师资格认证等诸多方面。该体系现有的六个协议,分为互为因果的两个层次,其中《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针对各类工程技术教育的学历互认,《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亚太工程师计划》、《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针对各种工程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互认。
目前《华盛顿协议》会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南非、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北的民间团体。《华盛顿协议》是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六个协议中最具权威性,国际化程度较高,体系较为完整的“协议”,是加入其他相关协议的门槛和基础。 《都柏林协议》于2002年签订,它是针对一般为两年,层次较低的工程技术员学历认证,其目前正式会员有加拿大、爱尔兰、南非和英国。
《悉尼协议》2001年首次缔约,是学历层次上的权威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学历(一般为3年)资格互认。该协议由代表本国(地区)的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目前成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及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
《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签署成员均为民间工程专业团体;成员建立并确认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内“国际专业工程师”的标准;在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内的经济区各自建立区内的“国际专业工程师”名册;成员有义务协助其他成员地区的“国际专业工程师”取得其所属地区的工程专业资格或注册,并给予最大程度的考核豁免。
《亚太工程师计划》为政府行为。1996年开始由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小组发起,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区可在亚太工程师资格互认蓝图下推展互认工作。该计划现在核准成立“亚太工程师”名册的经济区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美国和中国香港。日本与澳洲已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认协议。
《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由民间工程专业团体发起,于2003年首次签订。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工程技术员资格互认,此协议签署成员均为民间工程专业团体;成员建立确认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内“国际工程技术员”的标准。此协议现正在确认“国际工程技术员”的标准。成员经济区包括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和中国香港。 除这些国际性互认协议外,目前世界上还有三个地区性的工程师资格互认体系。一个是欧洲国家工程协会联合会开创的、在欧洲联盟框架内的“欧洲工程师”注册制度。第二个是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建立的专业工程师相互承认文件。此外,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的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自1996年以来,正在筹划建立 APEC 范围内的工程师相互承认体系。
认证需求 :
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中国电子学会面对的需要进行社会化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人群每年将在20万人以上
2、由于高校毕业生及数字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技人员的不断增加,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人数也逐年增加
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国际互认体系:
1、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已经形成学历和专业技术资格两个层次的互认
2、 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有利于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的国际地位和综合素质、保护和扩大人才与技术市场
3、 拥有电子信息工程师系列认证,将使我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具有毕业证和技术资格证书的双证合格人才
认证的必要性
1、此项认证将使千百万服务于非国有制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职称的机会
2、本认证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就业、流动、晋升、国际互认的权威认证
3、是学生获得一生学术水平社会认可的标志
4、是毕业生进入电子信息行业的通行证
5、是人才进行国际交流时学术水平的权威证明
6、是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阶梯
7、是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一课
项目实施
1、依托中国电子学会及各分会的专业背景,针对本行业岗位特点,组织设计培训和认证方案
2、组织专家编写教材、案例教学教案、培训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课件
3、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考试平台并组织配套各模块、各等级考试的专业题库
4、建立覆盖全国的专业培训认证网络(重点是高等院校)
专业设置:
3D立体摄影师、数字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数码摄影、数码影像制作、游戏设计、动漫设计、二(三)维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制作、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艺术设计、虚拟现实、视景仿真、互动娱乐、环艺设计等
认证对象:
大、中院校,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校相关或相近专业学生和往届毕业生,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相近专业工作的技术人员,社会上其他愿意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人员。
培训体系:
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分见习、助理、工程师、资深四个级别。也是中国科协正式批准与国际工程师职称接轨电子信息工程师的试点项目之一。
合作机构:
各类院校、政府培训中心、各类团体以及其他合法的培训机构。
考试、考核与认证程序:
1、理论知识考核:统一在线考试
2、职业(道德)操守考核:由培训单位或教学单位根据学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出具鉴定报告。
3、实践考核:由专家委员会命题考试(作品)
4、理论知识考核、命题作品考核一次没有合格的,一年内给2次补考机会,补考不在另收费用。职业(道德)操守鉴定没通过的、不能参加认证。
5、本认证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和统一认证”的认证制度。
报名条件:
助理级:1、专科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在校学生 2、本科以上 3、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以上其他人员
中 级:1、本科以上相同或相近专业 2、研究生以上学历 3、必须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